
魅塌域-末日 VR 工作坊
學習交流x以物易物x共享共食
7月12日(四) -8月12日(日) 共計舉辦十場工作坊
詢問度最高的 VR虛擬實境工作坊終於表定出來啦!
「世界末日」作為主題感覺很那個嗎?其實不會唷!我們是否會擔心這個世界發展太快以致失去太多珍貴的事物呢?想像如果末日來臨,你最想保留的東西是什麼?或是有何物件你認為可以阻止末日發生?或是末日過後可以幫助重建世界呢?新媒體藝術家吳梓寧將舉辦十場「VR(虛擬實境)末日物件工作坊」假想我們是未來的人類,會怎麼看待成為「歷史」的「現在」會如何影響「未來」呢?帶著你的末日故事和末日物件前來的工作坊學員,除了參與作品計畫之外,還有機會獲得藝術家親自打造典藏級的3D列印肖像喔!
於7/12-8/12共計舉辦十場工作坊,為下午14:00-17:00時段。依場地性質、舉辦場次數量、參與者意願規劃二種工作坊活動:
(一)末日物件工作坊 The End of The World+ Workshop
以VR體驗與3D掃描技術為主,欲報名的參與者需先行思考自己想提出的末日故事,並攜帶一件與自己設定的末日故事有關的物件,無論是「預防末日發生」或是「有助末日求生」抑或是在末日之後「有助重建世界」的物件皆可。工作坊透過眾人對末日的想像進行交流,並透過3D掃描將參與者與末日物件進行建檔,這些物件與故事將成為與藝術家共築魅塌域末日世界的要素。這些物件與末日想像的故事,將於工作坊結束後由藝術家進行模型建製並加入作品《魅塌域》計畫的未來VR展示內容中。
*報名需備物件:「末日故事」與「末日物件」。
注意事項:參與者須簽署「著作及肖像利用授權同意書」;藝術家將於工作坊結束一年內完成參與者肖像之3D列印作品與典藏證明交付予參與者進行典藏以作為回報。
(二)VR眼鏡DIY工作坊 Google Cardboard DIY Workshop
以VR體驗與VR眼鏡的DIY製作為主,視場地與參與者屬性區分初階版與進階版:
1. 初階版:適合國中小以下學員參與,以Google Cardboard眼鏡的彩繪裝飾與手工紙板勞作的創意表現為主。現場提供Cardboard眼鏡規格之模型紙、鏡片,參與者需自備畫具、美勞切割工具並攜帶家中的回收紙盒或瓦愣紙板與喜愛的裝飾材料。
2. 進階版:適合高中以上學員參與,現場提供Cardboard眼鏡規格之模型紙、鏡片、電容按鈕材料,工作坊將以自創Google Cardboard眼鏡結構的設計為主,透過不同於紙板的其他材料與結構實驗,開發獨創的VR眼鏡設計,透過簡易的3D模型製作或材料實驗進行設計原型的製作。課程將在國立台東大學美術產業學系之教室進行,報名者須具備基礎3D模型製作或基礎雕塑造形能力。
立刻線上報名!報名網址:https://goo.gl/rVQJSN
-------------
報名場次(時間皆為14:00-17:00):
・台東美術館大文創教室|台東市浙江路350號
7/12(四)末日物件、7/13(五)VR眼鏡初階(7/6 報名截止,7/7 通知)
7/30(一)末日物件、7/31(二)VR眼鏡初階(7/24 報名截止,7/25 通知)
・南方以南服務站|台東縣大武鄉大武村民族街29-1號(舊台汽轉運站)
7/14(六)末日物件、7/15(日)末日物件(7/8報名截止,7/9通知)
・南田活動中心|臺東縣達仁鄉南田村10之2號 地址再確認
7/28(六)末日物件(7/22報名截止,7/23通知)
・台東大學 美術產業學系之電腦教室二|台東市大學路二段369號
7/29(日)VR眼鏡進階(7/22報名截止,7/23通知)
・大武山生態教育館|台東縣太麻里鄉金崙村溫泉35-2號
8/11(六)末日物件、8/12(日)末日物件(8/5報名截止,8/6通知)
*人數限制每場次10人。
*末日物件與 VR眼鏡初階不同內容場次可重複報名。
*三種工作坊內容可能視報名志願排序與人數調整。
--------------------------------------------------
計畫簡介:
今日的虛擬實境、擴增實境、混合實境,創造出「魅塌域」(Metaverse)的世界觀,技術發展已逐步從虛擬遊戲層面轉化為創造新現實的方向演進。作品《魅塌域-南方以南末日物件計畫》可視為一艘虛擬方舟,透過「末日物件工作坊」帶領學員從考現學與文資保存角度、或者從個人角度出發來思考,探討在現今人類社會中有哪些值得帶上這艘方舟予以保存的人、事、物,可能以什麼樣的形式轉化為「魅塌域」中的擬像或擬仿物,讓末日之後的世界重建得以重新提取並再現人類文化,抑或末日之後直接以電子形式存在於魅塌域的虛擬世界存在,如同鬼魅遊走於宇宙塌陷的黑洞與終極末日來臨前的後人類科幻想像。
藝術家介紹
吳梓寧。1978年生於臺灣高雄,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現職國立臺東大學美術產業學系專任副教授,曾任國立臺灣美術館《急凍醫世代-2009醫療與科技藝術國際展》策展人,長期關注科技與身體議題的當代藝術創作及策展。其個人創作從早年帶有劇場性格與文學詩性的複合媒材空間裝置的具體詩,到近年來結合新媒體數位影音投映的互動與表演等,皆擅於透過展場佈局來進行作者、作品與觀者間的場面調度,並對生活與社會中的種種問題與關係,提出觀念性的作品提問。從《虛境公民》(2003)到《即身書寫》(2011)與《WORDS》(2013)的系列個展,皆探討「身體作為模控媒介」的呈現與展演。而2016年《恆空出世》個展更從生物科技角度出發,持續對「後人類身體」議題進行研究與創作發表。2018年開始投入「末日學校」的藝術計畫,透過作品《魅塌域》探究虛擬實境、擴增實境與混和實境的技術本質,結合3D掃描技術打造虛擬方舟,從考現學與文資保存的向度思考終極末日來臨的求存之道。
魅塌域-末日VR工作坊為「南方以南」藝術家民眾參與活動
主辦單位:山冶計畫
合作單位:台東美術館、南田村辦公室、大武山生態教育館、台東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