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en | 中文  
  




《海洋與山脈包覆的路徑》- 南島藝術論壇暨工作坊




建構與自然的連結,始於逐步理解腳下的土地以及環境,敬重並學習島嶼原住民所具備與環境永續互動的實踐與技術.論壇擬邀請藝術工作者分享其對於自然生態中的多樣性觀察與研究,並舉辦工作坊以生活的面相學習並體驗先民與自然的連結.


▎ 論壇日期:12月23日 (日) - 24 (一)
▎ 論壇地點:MATA臺東縣原住民文化會館 B1會議廳 | 950台東縣台東市中山路10號
▎ 報名網址:https://goo.gl/forms/OkoxnaQNIzrexAwQ2

兩日論壇皆備有餐點及茶水,請填寫您欲參加的場次,讓我們為您備妥好一切。



一、12/23 (日)

10:30-10:45 參與者現場報到
10:50-12:30
尋覓南方的路徑-南島民族誌與當代藝術創作的交互評註
台灣的南島文化的地域特殊性為何?原住民的語彙中沒有藝術二字,藝術存在於生活中密不可分,當藝術創作進入南島文化的領域,藝術創作者如何在過程中進行自我與在地的記憶探索與實踐?


12:30-13:30 午餐時間
13:30-14:40 
▶ 影像與記憶的追朔-擺盪在過去與現代的尋根之旅
主持人:陳冠彰 |主講人:Rox Lee
菲律賓籍導演羅克斯李Roxlee,其影像作品《綠搖椅之夢》紀錄一段試圖找回傳統文字-「貝貝因文」的一趟旅程。羅克斯李(Roxlee)要找的不只是逝去的文字而已,還包括前殖民時期那些仍未受侵擾的傳統與根源。這趟旅程追溯到的不只是重新挖掘出在地的文化認同,但更進一步的提問是,以傳統出發的訴求及能夠得到的支持是什麼?
現場提供中英翻譯


15:00-15:30 休息時間
15:30-17:00 
▶ 夢與現實的重疊藝術體驗-南島文化天人和一的世界觀
主講人:黃海鳴 | 與談人:謝藍保
原住民的世界觀建構於人之於自然,以及人之於天地之間,現實生活與精神性的世界同時存在.兩者以夢境或山林之間的隱喻溝通.藝術在此扮演了連結兩者並且可以重現於觀者眼前的角色。




二、12/24 (一)


10:15-10:30 參與者現場報到
10:30-12:00 
▶誰能預見真實的矮黑人?
主講人:劉還月
長期研究矮黑人歷史的部落文史工作者劉還月老師分享近年的研究,自矮黑人踏查的遺跡、古道,談到遷徙恆春的阿美族人與流亡的馬卡道族人,及傳說中的「斯卡羅族」人,翻攪出恆春半島的血淚故事.


13:00-14:30 
▶當代藝術野生考-藝術與生命的重組
主講人:林怡華
與談人:希巨蘇飛、謝聖華、吳思嶔
當代藝術將視野拓展到那些難以在地圖上定位的潛在之境,來到了自然荒野與未知的領域,與原民文化和自然哲理交織共生,將拋擲於世的斷裂經驗縫合起來。當藝術化為夢境擴展真實的象限,召喚某種我們內在的綿延體驗之際,是否有機會重新認知藝術的可能?

還有更多的講座與秒殺工作坊活動日期地點近期公佈,全日參與者將可優先參與後續的工作坊,敬請期待!






講者介紹


陳冠彰
現就讀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聚焦於西拉雅文化研究,特別是薩滿信仰中的世界觀。透過與年輕尪姨的友誼關係,開啟文化考究與記憶採集,並從中觸碰語言散佚、多語翻譯與表達的「島語」敘事。


Rox Lee
菲律賓獨立動畫教父,作為菲律賓獨立電影與實驗電影的先鋒代表,早年受到德國實驗電影的啟發。代表作品:《綠搖椅之夢》(Green Rocking Chair,2008)、《推車的人》(Yours Trolley,2017)、《吶喊在馬尼拉》(Manila Scream,2016)


黃海鳴
前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南海藝廊負責人、國際台灣藝評人協會理事長、北教大文創系及藝設系兼任教授。擅長當代藝術評論、當代藝術生態觀察研究、街區藝術營造等城市創意空間規劃研究等領域。


謝藍保(藍保•卡路風 Lanpaw Kalijuvung)藍保•卡路風 Lanpaw Kalijuvung)
土坂部落獵人,達保農場經營者.致力於部落獵人與農耕文化傳承.日前於部落開立Talem學堂,Talem為「耕種」、「傳承」之意,透過藝術創作將文化的種子傳承至每個人的心底.


劉還月
曾任廣告公司企畫,《自立晚報》副刊美術編輯、生活版主編、小說版主編、副刊「攝影.民俗」月報策畫,1984年辭去了所有固定的工作,專事臺灣民俗及器物的田野調查工作。劉還月的創作文類以報導文學為主,另有論述、散文及兒童文學。劉還月二十年來全心投入臺灣民俗文化的報導與整理工作,他走訪大小鄉鎮,進行田野調查,被喻為「常民文化的旗手」。


林怡華
林怡華,現任山冶計畫藝術總監,關注藝術如何介入社會與跨題材實驗性操演,延展藝術能動性與作用力。先前曾任第十一屆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秘書長、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藝術總監(2011-2015)。近期策展包含2018南迴藝術計畫《南方以南》、2017映像節《破壞控制》、台北國際藝術村《暫存記憶》等。


希巨蘇飛
希巨蘇飛是阿美族木雕藝術家,在台東都蘭創立希巨蘇飛木雕工作室,也是都蘭山劇團團長,他以部落為創意的發想園地,善用本身多樣的藝術天賦結合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挖掘富有時代意義卻為人們忽略的部落事件,以不同的藝術媒介展現,積極地為都蘭部落的文化歷史發聲,傾向於保存部落的藝術原始面貌,其終極目標是呈現部落的美好事物。


謝聖華
空間設計
2017-[ kituru ] 咖啡館-設計規劃 (台東大溪店)
2017-東管處 成功鎮都歷雜貨店空間規劃設計
2017-金峰鄉公所-南迴小米「歷坵小米學堂」空間規劃設計
2016 -12 th Festival of Pacific Arts in Guam太平洋藝術節[台灣館]


吳思嶔
1985年出生於台南,目前工作與生活於台北,作品形式多以雕塑作為創作主軸,將個人經驗中偶遇的事物作為取樣對象,並透過模型化的手段做為參照形式,製作出強調過程與敘述性的雕塑物件。近期創作開始轉向於人類、動物與自然之間的詮釋方法,在這多向的關係中展開人類意識形態的荒謬處境。



主辦單位 |
承辦單位 |
策劃單位 |